新華社北京3月29日電?(國際觀察)布林肯赴中東求支持恐難如愿
新華社記者辛儉強
正在中東地區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8日在以色列南部的斯代博克同以色列外長、阿聯酋外長、巴林外交大臣、摩洛哥外交大臣、埃及外長舉行會談。27日,布林肯還分別在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與以色列總理貝內特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會見。
圖為2021年9月1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華盛頓出席國會聽證會。(新華社發,Pool圖片,德魯·安格雷爾攝)
分析人士指出,面臨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美國急欲改善同中東盟友和伙伴的關系,以獲得在俄烏沖突、伊核協議談判、國際油價以及一些地區問題上的理解與支持,但僅通過一次訪問恐怕很難達到這些目的。
外長會議成果有限
據以色列媒體報道,布林肯與5國外長在會議中討論了巴以關系、伊核協議和俄烏沖突等地區和國際熱點問題。在會后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以色列外交部長拉皮德說,此次會晤具有“創造歷史”的重要意義,今后將每年舉辦一次,擬邀請巴勒斯坦方面加入。
在以色列與地區阿拉伯國家關系方面,拉皮德說,各方已在宗教包容、經濟、技術、安全和情報合作的基礎上構建新的伙伴關系。布林肯表示,美國將繼續幫助盟友應對地區共同挑戰,大力支持地區改革進程。4個阿拉伯國家的外長強調推進巴以和平進程的重要性,重申對“兩國方案”的堅定支持。此次會議遭到了巴勒斯坦的批評,巴勒斯坦外交部27日發表聲明指出,以色列正在利用伊核問題分散國際社會對巴以問題的關注。
這是以色列首次作為東道主,邀請多個阿拉伯國家舉行外長級會晤。分析人士指出,如此規模的以色列-阿拉伯國家外長級會議在歷史上尚屬首次,但外長會結束后并沒有發表聯合聲明,也沒有提出實質性措施,會議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伊核談判蒙陰影
分析人士指出,布林肯此次中東之行的目的之一是讓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對伊核談判進展感到“放心”。以色列媒體認為,這表明美國的中東盟友伙伴對伊核協議相關方談判前景的強烈焦慮。以色列擔心,協議一旦達成將沒有足夠的保障措施來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一些中東國家則認為,解除經濟制裁將使伊朗能夠在整個地區加強軍事活動。
為了給地區盟友一顆“定心丸”,布林肯承諾“永遠都不允許伊朗獲得核武器”,并誓言與以色列合作,打擊伊朗在該地區的“侵略行為”。與此同時,美國伊朗問題特使羅伯特·馬利27日表示,他不確信伊核談判將很快達成協議。他還在美方會否把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移出恐怖組織名單的問題上含糊其辭,稱不論美方是否那么做,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其他制裁都將繼續。
伊核協議相關方2021年4月開始在維也納舉行談判,討論美伊兩國恢復履約問題,美國間接參與談判。第八輪談判于2021年12月27日在維也納啟動。今年3月11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宣布,談判由于“外部因素”暫停。
這是3月11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拍攝的舉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會談的會場外景。(新華社記者郭晨攝)
對于談判最后階段剩下的問題,伊朗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堅決維護伊朗國家利益,要求美國必須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從恐怖組織名單中去除,承認伊朗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保留伊朗在地區的影響力。
分析人士指出,美方是當前伊核問題的始作俑者,在維也納談判中不斷“變臉”,如今在談判距離破局僅?!芭R門一腳”之時,美方不負責任的表態再次給談判前景蒙上陰影。
關系改善難實現
布林肯26日抵達以色列,27日分別與以色列總理和巴勒斯坦總統舉行會見,28日與以色列、阿聯酋、巴林、摩洛哥、埃及等國外長舉行會晤。據報道,接下來他還將訪問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等國。
分析人士指出,自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美國繼續從中東“戰略收縮”,試圖將戰略重心盡快轉向亞太。然而,由于拜登政府并未太多顧及中東盟友的核心利益和關切,導致美國同盟友齟齬不斷,信任受損,裂痕不斷加大。伴隨美國的“戰略收縮”,中東國家的外交政策自主性也越來越強,中東地區正面臨新一輪政治格局調整。
這是2021年11月19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新華社發,沈霆攝)
對于俄烏沖突,美國希望得到中東盟友和伙伴的支持,但中東國家普遍沒有追隨美國“選邊站隊”,而是選擇保持謹慎中立立場。面對國際油價波動,拜登多次要求與沙特、阿聯酋等國領導人通電話,以促使其增加石油產量從而遏制美國國內飆升的燃油價格,但通話要求都遭到拒絕。
美國《紐約時報》刊文稱,拜登政府上臺以來,中東地區不再是美國外交的重心。這已使美國與阿聯酋關系降溫,而對俄政策的分歧成為兩國關系受損的最新信號。有分析指出,海灣國家出于自身考慮,對增加產能的要求回應冷淡。近年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諸多不負責任做法,增加了中東國家不安全感,僅憑布林肯一次訪問很難真正改善美國與中東盟友和伙伴的關系。(參與記者:呂迎旭、王卓倫、鄧仙來)